張連鋼亮相“黨代表通道”,除了他,山東還有很多“王連鋼”“李連鋼”
大眾日報記者 孟煥然 劉芝杰 朱倩倩
2022-10-22 13:29:04 發布來源:大眾報業·大眾日報客戶端
10月22日,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場“黨代表通道”采訪活動吸引了中外媒體的高度關注。山東團代表、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別專家張連鋼亮相“黨代表通道”,介紹了通過自主創新建設自動化碼頭的精彩故事,并回答了記者提問。
扎根港口近40年,張連鋼和他的“連鋼創新團隊”,通過奮斗與創新,破解了十幾項世界級難題,建成了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、作業效率最快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,并先后9次刷新世界紀錄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、人才是第一資源、創新是第一動力,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、人才強國戰略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,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。
在山東,不僅有張連鋼和他的“連鋼創新團隊”,還有這眾多像張連鋼一樣的“王連鋼”“李連鋼”們,他們扎根一線,秉承工匠精神,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極致,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振奮的新突破。
今天,我們選取幾個代表,來了解“山東連鋼”們的事跡。
張連鋼:建成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,9次刷新世界紀錄
二十大代表張連鋼,是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別專家,同時還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、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。他帶領平均年齡34歲的團隊,破解了十幾項世界級難題,建成了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、作業效率最快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,并先后9次刷新世界紀錄。
早在1983年,張連鋼就扎根港口一線,參與開發或主持了一系列港口技術創新項目,并獲得多項重要成果。多年來,張連鋼帶領著團隊,積極投身在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建設中。張連鋼率隊用15個月的時間,完成了國外至少需要3年的設計周期。僅用3年半,完成了國外需8年到10年的建設周期。如今,張連鋼仍然和他的團隊奮戰在碼頭建設的第一線,向著全自動化碼頭三期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奮力攻關。
楊德將:攻克100多項關鍵技術,與大國重器“共舞”
楊德將,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一名管路安裝班班長。從1999年至今一直在中集來福士船廠車間工作。參加工作20多年來,他先后獲得“齊魯最美職工”“山東省勞動模范”“齊魯大工匠”“全國勞動模范”等多項榮譽稱號,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。
一路走來,楊德將從一名管路安裝工逐步成長為國之重器的建造者。作為國內少有的超高壓管路一線工人,這些年,楊德將靠著不服輸、不氣餒的鉆勁兒和干勁兒,攻克了100多項關鍵技術,打破多項國外技術壟斷。其中,被譽為大國重器的“藍鯨1號”節流壓井管匯系統,創造了海工行業最高壓力紀錄。在這個全球最大、鉆井深度最深的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“藍鯨1號”的建設中,需要對管路進行相當于2.1萬牛頓壓力的超高壓測試。這是全世界沒有人敢嘗試的壓力測試,一旦出現疏漏,后果不堪設想。按原來的打壓方式,危險性太大。楊德將反復嘗試,終于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打壓方式,保障了鉆井平臺的順利建設。這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,已經在南海成功試采可燃冰。
王樹軍:屢屢打破國外技術壟斷,將技術創新做到極致
王樹軍是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首席技師,從事高端智造設備維修工作。他先后被授予2018年“大國工匠年度人物”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全國“最美職工”、齊魯大工匠等榮譽,其帶領的創新工作室光榮入選“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單位”。今年,王樹軍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。
大到一根軸就有十幾噸重的龍門五軸加工中心,精密到如頭發絲精度的千分之一度工作臺,王樹軍都完成過生產中的緊急搶修。在高端設備維修領域,王樹軍一路“過關斬將”,屢屢打破國外技術壟斷——根據非對稱鑄造件內應力緩釋原理,加裝夾緊力自平衡機構,解決某進口加工中心廢品率高問題;獨創“垂直投影逆向復原法”和“機械傳動微調感觸法”,為千分之一精度的進口加工中心排除故障……王樹軍用實力彰顯了新時代濰柴“匠人”的風采。
王進:超高壓輸電線路上的“舞者”,±660kV帶電作業“世界第一人”
王進是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高壓帶電檢修工,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、大國工匠、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。王進從業20余年,參加超、特高壓線路帶電作業400余次,累計減少停電時間700多小時,成功完成世界首次±600千伏直流架空輸電線路帶電作業。
王進潛心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問題,積極探索大膽創新,帶領“王進勞模創新工作室”完成了30多項技術革新項目,研制了20多件工器具,擁有國家發明專利40多項。他們開展的“±660千伏直流架空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和工器具創新及應用”課題研究,研制了帶電作業屏蔽服、電位轉移棒、大刀卡、耐張前卡等成套工器具,并由此獲得了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王進認為,“只要立足本職工作、發揮個人學識和能力,在不同崗位上都能突破傳統思維局限,為社會帶來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創新。”
刁統武:從維修鉗工到高級技師,僅靠肉眼就能識別各種焊接缺陷
刁統武,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維修鉗工主辦技師,高級技師。從業20載,刁統武刻苦自學、努力鉆研,從一名普通的維修工人成長為企業技術攻關帶頭人。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全國勞動模范、全國“十大創新工匠”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、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、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、齊魯大工匠、山東省首席技師等一系列的榮譽。
多年來,他心無旁騖、潛心鉆研,練就了僅靠肉眼就能識別各種焊接缺陷的“鐵本領”。掌握駕駛室焊接工藝、產線規劃,能夠熟練運用三坐標測量、三維設計等技能提升駕駛室焊接質量;精通氣動、液壓、焊接設備的操作和維修。由他主持和參與的技術創新成果達120多項,十多項榮獲國家專利。
中國重汽以刁統武的名字命名了創新工作室。創新工作室成員囊括了焊接、鈑金、沖壓、機械等多個領域的“技術大咖”。在刁統武的帶領下,大家一起攻克了100多項技術工藝難題,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、產品質量、設備利用率。
管延安:擰60萬顆螺絲零失誤,中國“深海鉗工”第一人
管延安,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總技師。“大國工匠”、中國“深海鉗工”第一人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全國技術能手、全國職業道德建設標兵、全國最美職工、中國質量工匠……一項項沉甸甸的榮譽,講述著這位從港珠澳大橋走出來的“大國工匠”的動人故事。
作為齊魯匠人的優秀代表,管延安2013年4月參建港珠澳大橋,時任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Ⅴ工區航修隊鉗工,管延安和他的團隊,主要負責沉管舾裝和管內壓載水系統等。他用一把扳手,擰了60多萬顆螺絲,每一顆都做到了零失誤,創造了5年零失誤的深海奇跡,為世界首條“滴水不漏”的外海沉管隧道建設作出了貢獻。
1毫米的間隙,根本無法用肉眼判斷。管延安硬是通過一次次的拆卸,憑著“手感”,創下了零縫隙的奇跡。他甚至練就了“聽感”特長,通過敲擊螺絲金屬碰撞發出的聲音,判斷裝配是否合乎標準。中國“深海鉗工第一人”的名號,從此落在了管延安的頭上。
溫廣勇:摸透國外拉絲機控制程序,讓“中國制造”變“中國精造”
溫廣勇,泰安市泰山玻纖設備動力部部長。曾榮獲齊魯首席技師、齊魯大工匠、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。
泰山玻纖的玻璃纖維產品,一束有4800根,其中每一根的直徑相當于頭發絲的八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,對生產設備的精度要求非常高。長期以來,生產玻纖的高端設備一直被國外壟斷。面對生僻的文字、加密的程序,拉絲機的維修保養工作異常艱難。設備出故障,溫廣勇只能帶領團隊摸索著更換零件。
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掌握拉絲機的控制程序,可對于這部分核心技術,國外廠商始終拒絕提供。借助舊設備下線的機會,溫廣勇帶領團隊將機器拆分,對各部件進行重新設計、器件重新選型,從控制原理到控制流程,經過近兩年探索,團隊重新設計的拉絲機系統控制程序成功上線運營。
難關攻克,溫廣勇帶領團隊通過舊設備的轉型升級再利用,為企業節省了4000多萬元。溫廣勇說:“通過堅持對技術的創新、對工藝的追求、對行業的深耕,我們中國生產的玻璃纖維一定可以領跑國際市場,讓‘中國制造’變成‘中國精造’。”
(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煥然 劉芝杰 設計 朱倩倩 報道)
責任編輯: 張晨 李欣蓯 簽審: 劉芝杰